說起蘭陵王妃鄭氏(史書上沒有留下她的名字),相信她是很多女孩羨慕的對象。她的老公是北齊戰神、“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蘭陵王。更值得一提的是,蘭陵王雖然縱橫朝堂、馳騁疆場不在話下,但對於王妃鄭氏卻是百煉鋼化為了繞指柔,在皇族荒淫無道的時代如同一股清流般存在——他隻有鄭氏一個女人(後來還有個小妾的故事晚點講),甚至在很多野史裏記載蘭陵王還有點懼內。
那麽蘭陵王妃鄭氏究竟是什麽樣呢?
先說說鄭氏的外貌吧。關於蘭陵王的電視劇拍了不少,裏麵出演蘭陵王妃鄭氏的女演員都是一等一的大美女。但縱觀《資治通鑒》《北齊書》等卻發現並沒有鄭氏一言半語的描寫。這並不是因為史書中不善於描述美女,不少北齊皇族的美女都有過詳細的記述,沒有具體描寫隻能說明鄭氏隻是中人之姿,沒什麽好描述的。又或者說在這樣一個俊男美女橫流的時代,又守著一個超級大帥哥老公的鄭氏容貌已經泯然眾人矣。
那麽鄭氏是怎麽樣嫁給蘭陵王的呢?這就要說說當時的聯姻製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皇族聯姻的世家大族一般都 是“五姓七家”。所謂“五姓七家”是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即: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範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這幾大家族勢力盤根錯節,都是與皇族聯姻的不二之選,蘭陵王妃就出身於滎陽鄭氏。在古代好的出身就意味著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意味著她有著過人的見識和心胸。這就為她以後與蘭陵王能夠成為心靈上的知音埋下了伏筆。
不知道這個姓鄭的小姑娘在知道自己未來的夫君是大名鼎鼎的蘭陵王時,她是否像所有的懷春少女一般對未來充滿期待。
蘭陵王會喜歡鄭氏嗎?這得從他的經曆說起。蘭陵王雖然出身皇族,但自幼喪父,又“不得母姓”,意思就是史書沒有記載他母親的名字。在文襄六王中,他排名第四,非嫡非長,這就意味著他是在一個極度缺愛的環境中長大。多年的軍旅生活,他應該也沒有很多接觸異性的機會。但好再他遠離了北齊朝廷的烏煙瘴氣,沒有學到他們渤海高氏的冷血荒淫,反而成為了一個處處散發著人性光輝的人。《北齊書》記載“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說他在一次行軍途中,極度缺水的情況下,別人給了他幾個瓜果,他還要切開和士兵們分著吃。對於士兵尚且如此,對待自己的妻子鄭氏相信他也是妥妥的暖男一枚。也許剛開始他隻是單純的對 所有人好,可隨著她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對他好,加上他們共同的成長環境,琴瑟和諧也是必然。
後來在《北齊書》記載的事足以反映二人關係的和睦。“芒山大捷”後,武成帝賞賜蘭陵王功勞,也因為蘭陵王到了快30歲還沒有個兒子,就派人為他買來美妾20人,這可讓蘭陵王犯了難。因為他和鄭氏感情很好並不想接受,於是他想推辭。但鄭氏出於對武成帝凶殘的認識,為了保全老公,勸他都留下,蘭陵王卻“唯受其一”,一是害怕太過張揚、遭人嫉妒,估計二來也是對妻子的忠貞使他不想要這麽多美女。
另一件事情發生在蘭陵王被賜毒酒前,《北齊書》記載了夫妻二人的一段對話。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範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對他的王妃鄭氏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裏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鄭氏回答說:“為什麽不親自當麵去跟皇帝解釋呢?”高長恭說:“皇帝怎麽可能會見我?”從夫妻二人談話可以感覺出兩人平時應該是交流溝通不少,至少鄭氏在老公麵前是可以暢所欲言的。後來蘭陵王在飲鴆而死之前作出了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他原來怕自己功高震主就開始自我抹黑,方法也很簡單粗暴,就是貪汙。貪汙來的錢都借給了原來的戰友們,死前他燒了“千金債券”,王妃鄭氏就在一旁,沒有一句怨言,可見夫妻二人的三觀是多麽一致。後來鄭氏在蘭陵王死後出家,甚至把自己的手串捐獻給寺廟,可見日子清貧。但蘭陵王燒債券時候她卻一言不發支持老公,不得不說她的心胸格局。
蘭陵王對蘭陵王妃鄭氏的愛始於什麽不足而知,見慣了俊男美女的蘭陵王對鄭氏也許不是始於顏值,也許隻是始於一份男子漢的擔當,但二人在婚後的二十多年相濡以沫,甚至在沒有子嗣的情況下,蘭陵王也不納妾,仍舊對鄭氏一心一意,應該說二人不隻是夫妻,更是知己。鄭氏讓蘭陵王在北齊那樣一個禽獸王朝感受到一絲絲的溫暖,也許幸運的不是鄭氏,更是蘭陵王,因為他遇到了這麽好的一個女子。
舉報評論⠰